2025-08-05
分享到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铁路货运改革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驱动下,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增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各环节的深度应用,为多式联运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在4月24日召开的“2025中国多式联运合作大会”上,《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对外发布,全面揭示了我国多式联运在过去一年中的显著成就,包括规模增长、枢纽布局优化及通道网络建设等。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多式联运不仅在规模上实现大幅增长,更在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和铁水联运量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降低物流成本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4)》显示,在2024年,中国多式联运发展成绩斐然,并已经进入增量提质的发展新阶段。
在规模增长方面,2024年国家铁路集装箱发送箱量为3668万TEU,增长率达10.2%,且品类大幅增加。这意味着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传统的大宗商品到高附加值的小批量货物,都能通过铁路集装箱实现高效运输。这反映出多式联运在我国货运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从传统货物运输向更多元化的领域延伸。同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1335万TEU,同比增长15.4%。这一增长不仅体现了港口与铁路的深度协同,更反映出多式联运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
在枢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枢纽功能完善和网络优化,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165个铁路物流基地,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过90%,大幅提高了铁水联运的衔接效率。统计显示,49%的物流园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建有铁路物流基地(货场)、港口码头或机场等货运枢纽,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创造了有利条件。内陆港建设成为拓展港口腹地、促进陆海双向联动的重要举措。全国建设内陆港超过320个,其中77%的内陆港5公里范围内分布有至少1座铁路货场或铁路站点,初步形成陆海互济、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班列27条、布局内陆无水港38个、海河联运航线个地级市,成为多式联运发展的典范。
在通道建设方面,我国的网络布局也不断完善。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扩容提速,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启航,中欧班列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提质升级,中吉乌通道铁路建设正式推进,中蒙俄通道铁路线路逐步完善。这些通道的建设和优化,构建起内外联通、陆海联动的国内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格局,有力支撑了我国粮食、煤炭、天然气等重点物资,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的运输,拓展了多式联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联系。
我国参与承建的国际项目也取得巨大成就和进展。例如,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的“一带一路”标杆项目——哈萨克斯坦的阿克套港项目。该项目位于里海沿岸,是中亚地区的重要海运枢纽。据央视报道,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先导区已正式启用,将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注入强劲动能。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起自中国,经哈萨克斯坦和里海水域至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可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国家。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就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里海东岸,对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来说,该项目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加油站”和“调度站”。作为哈萨克斯坦最大的港口,阿克套如今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一环。在全球物流格局深刻转型、货流加速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跨里海国际运输线路的重要性急剧上升。仅过去一年,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该线倍。今年前四个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2.5万标箱。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年设计吞吐量为24万标箱,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
在202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随后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的具体目标,包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要有新突破,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力争分别提高至11%、23%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等。
实际上,早在2016至2023年期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启动4批次、1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围绕设施互联、信息互通、模式优化等推进多式联运创新发展。2023至2027年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要求开展货物多式联运专项行动,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研究推广“一箱制”模式。
一系列政策从国家战略高度,为多式联运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引导资源向多式联运领域集聚。
针对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要求,我国相关企业积极行动,切实落实。中远海运向记者介绍说:针对《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要求,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在为服务制造业企业出海,在“新三样”领域加强布局建设,为锂电池头部企业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定制化全程物流供应链方案,并打造海外仓和国内中心仓双仓联动,为新能源车出口打造了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方案,上海大区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聚焦新赛道,打通上游新能源原材料、中游高端装备制造、下游新能源应用的完成产业链,有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全链产品。《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动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船、多用途船运输。为此,中远海运提出“百船计划”,自今年以来短短四个月时间内已投资近480亿元订造了72艘新船,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动力船舶。
技术创新,始终是促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国在自动化码头建设、智能装备应用、新能源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多式联运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运输品质,为多式联运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截至2024年底,我国自动化码头数量达到52座,其中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1座,青岛港、天津港等应用无人驾驶设备,显著提升了港口智能转运水平和联运服务质效。在集装箱箱型方面,国铁集团研发15种新箱型,中集集团等企业研发前沿性和个性化箱型,满足了新能源汽车、冷链货物等不同货物的专业化运输需求。
此外,5G普及推动设备和设施智能化,无人车、无人机、仓储机器人等应用愈发广泛,实现人与车、货、仓的互联互通互动。物联网能实时传输数据,助力物流企业智能调度、优化路线和智能排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人工智能在需求预测、库存优化、路线优化和仓库自动化等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如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和外部因素准确预测需求,优化库存水平,根据多种因素实时优化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借助机器人和无人机改变仓库运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多式联运装备方面,也在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变革,部分企业打造了物流供应链行业化的数字员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工机器人产品、流程智能产品、认知智能产品和大数据平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为例,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在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与百度合资成立远度云公司,正在着手打造一批全链条智能数字化服务产品,包括一站检、一站达、一站供、一站通、一站仓、一站车等等。其中,“一站供”服务通过先进的数字化能力实现了订单全程状态的实时查看与更新,平台用户能监管履约行为中的各个关键节点,在保障业务稳定可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船舶供应服务的可视化跟踪能力。
尽管我国多式联运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平衡、标准化不足等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化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推进,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不仅仅是在多式联运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还将成为全球物流创新的重要引擎。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及促进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中国必将开创出一条更加高效、环保且可持续的物流发展之路,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