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2
分享到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降至14%,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1個和0.2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已降至14元。綜合測算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節約物流費用超過130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所研究員邢偉表示,雖然只下降了0.1個百分點,但反映出供應鏈協同效率增強,為實體經濟減輕負擔,帶來真金白銀實惠。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作效率的重要舉措。2024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並從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産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健全國家物流樞紐與通道網路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專家認為,産業升級與技術驅動的協同效應,是推動上半年物流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和物流技術加快創新,共同推動了全社會物流成本下降。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給物流行業發展帶來根本性變化。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張曉蘭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通過數字技術來優化管理系統,大幅降低物流運輸空駛率,自動化倉儲設備讓作業效率進一步提升,新能源運輸工具的加快使用,有效降低了整體能耗。
“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4%,表明我國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離政策目標仍有一定差距,需持續把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一系列舉措落地落實。”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所研究員陸成雲説。
降低制度性成本,是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的關鍵一環。今年以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物流領域曾經存在的行業壟斷、地方保護、區域分割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過高的制度性成本會推高全社會物流成本,反噬實體經濟發展。”陸成雲表示,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需要統籌推進全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的協同發力,這意味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高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在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同時,打破跨境物流、多式聯運等銜接環節的瓶頸,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重點方向之一。“未來需持續聚焦鐵路貨運量提升和水路運輸佔比優化,加強高鐵、港口等關鍵節點建設,延續‘兩重’領域投資,不斷強化供應鏈韌性。”邢偉説。
張曉蘭認為,要實現2027年全社會物流成本GDP佔比13.5%左右的目標,必須要通過政策落地、技術創新和區域協同來實現。“比如,上海提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2%以下,廣東則力爭降至13%左右。這些地方的目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從整體上為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提供了緩衝余量。”
專家建議,未來要充分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持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合力降低制度性成本,以物流産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