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分享到
近期,国内仓储机器人龙头企业诺力股份董事长丁毅发布的一则《关于智慧物流生态构建与行业协同倡议》,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业内激起了千层浪。该倡议书不仅剖析了当前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更前所未有提出了全球化、生态化的行业协同发展思路,同时前瞻性地指出当前具身智能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并分享了诺力在该领域的亲身实践。
作为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30年的老兵,在当下企业普遍追求降本增效、谨慎投入的背景下,诺力股份如此大手笔押注于具身智能,绝非一时冲动或博取眼球的噱头,而是这家低调巨头在智能物流深水区发起的一次关键冲锋,尤其在英伟达、华为、亚马逊等全球巨头纷纷高调入场智能物流的背景下,诺力股份希望携手中国物流企业,共同拿到通向未来智慧物流核心竞争力的入场券。
提及诺力股份,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它的成长轨迹堪称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如今在智能物流领域叱咤风云的企业,起点竟是看似不起眼的手动搬运车。
2005年,诺力在欧盟反倾销诉讼中突围而出,一举奠定了其全球轻小型搬运车霸主的地位。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产品实力,更锤炼了国际视野和竞争韧性。此后,诺力开启了全球化布局与智能化升级的双引擎驱动模式。
2013年和2019年,诺力先后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将“中国制造”的版图拓展至东南亚腹地。2015年是诺力发展史上的关键年份,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同年,极具前瞻眼光的诺力在上海成立专门公司,正式进军当时方兴未艾的AGV领域,为其构建智能物流版图埋下第一块基石。
2016年和2020年,诺力接连出手,先后并购了国内领先的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商无锡中鼎和欧洲知名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法国Savoye。这两次关键并购,补全了诺力智能物流帝国的核心拼图,使其一跃成为具备从智能叉车到大型智能物流集成系统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的全球化企业。2024年,诺力股份的营收规模已逼近70亿元人民币,其传统的叉车制造业务与高速增长的智能物流系统集成业务形成了“双轮驱动”、平分秋色的均衡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诺力股份子公司中鼎智能已于今年5月9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公司智能物流业务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资本赋能阶段。从数据来看,诺力的智能物流技术早已走出实验室,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超过2000个物流系统工程案例,服务的客户名单星光熠熠,包括LG化学、宁德时代、国药集团等横跨多领域的行业巨头。诺力的重载无人搬运车在钢铁、医药、食品、铜箔等高要求行业稳定运行多年,经受住了复杂严苛工业环境的考验。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诺力智能化无人叉车的竞争力日益增强,正不断渗透到更广阔、更通用的市场场景中,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站在全球物流行业的高峰上,诺力股份深刻认识到,作为经济运行的命脉,物流行业的效率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为此,公司希望抓紧第二波全球智能物流转型升级的机遇,以具身智能机器人为突破口,继续在全球市场掀起“诺力”风暴。
诺力已经发现,物流行业的升级势在必行,在丁毅董事长近期发布的倡议中,他深刻剖析了当前传统物流制造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三重困境”: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内愈演愈烈的同质化价格竞争、以及持续攀升的人力成本压力。这三重困境,正严重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限制其发展活力。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转型升级的爆炸式增长需求。丁毅指出,市场对物流系统柔性化、智能化的需求正以年均25%的高速持续攀升。
这种强烈的供需错配,在诺力看来,绝不仅仅是行业发展的瓶颈,更蕴含着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巨大的市场空白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呼唤着革命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这片充满想象力的蓝海,已经吸引了全球科技巨头的目光,试图在这片热土上分得一杯羹。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热烈,尚未盈利的海外仓储机器人公司Symbotic,其市值早已突破惊人的1000亿人民币大关,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智慧物流未来前景的极度看好。
无人叉车作为自动化物料搬运的核心载体,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培育,在国产核心零部件渗透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优化、性能日益可靠的推动下,正迎来大规模应用的爆发拐点,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已得到市场验证,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但诺力显然没有满足于这条看似清晰的增长路径。它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具颠覆性、代表未来方向的战场——具身智能机器人。
近期,诺力股份还正以年薪高达500万人民币的天价,面向全球公开招募具身智能机器人首席科学家,这无疑是诺力在这一前沿领域全力冲刺的最有力注脚。
什么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简而言之,它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实体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执行预设程序的自动化机器,更强调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通过多模态感知(视觉、触觉、力觉、听觉等)实时“理解”环境,结合AI大脑强大的认知和决策能力,能自主规划最优动作路径并精准执行,从而在复杂、动态的真实环境中完成各种任务。如果说传统AGV是沿着固定“轨道”行进的火车,那么具身智能机器人则更像是拥有“越野”能力的全地形车,能适应更复杂多变的环境。
诺力对具身智能的布局,在2024年明显提速,动作密集且目标明确。年初,诺力就积极对接全球顶尖人才,成功吸引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博士加盟,为团队注入强大的研发基因。诺力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共建的特种智能仓储物流装备重点实验室获批为浙江省首批15家全省重点实验室之一。今年4月16日,诺力股份与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在具身智能、运动控制、核心算法等前沿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组建的“具身智能物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在诺力描绘的未来技术蓝图中,具身智能机器人绝非现有AGV的简单升级迭代,而是承载着推动物流系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核心使命。其技术突破预计将聚焦在三大关键方向。
其一,深化多模态感知技术融合。未来的物流机器人需要像人一样,在复杂多变的仓库或工厂环境中,精准识别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货物,理解堆叠状365官方网站 完美体育入口态,感知空间障碍物(包括动态的人或设备),甚至理解作业人员的简单指令或手势。这需要融合视觉(2D/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力/力矩传感,甚至声音识别等多种感知模态的信息,形成对环境全面、准确、实时的“认知地图”。
其二,优化强化学习与智能规划算法。物流环境是高度动态的,路径上的障碍物可能随时出现,任务优先级可能改变,设备状态可能变化。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强大的“大脑”——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等先进AI算法,使其能够在动态场景下自主进行风险评估、路径规划、任务调度优化,做出快速、安全、高效的决策,而不是僵化地执行预设程序。
其三,突破高性能机械结构与驱动技术瓶颈。为了适应更多元化的物流作业需求,如搬运超重、超长、易损物品,或在狭窄空间灵活穿梭,机器人本体的机械结构设计,例如灵巧的“手臂”、稳定的底盘、适应性的末端执行器,和高效可靠的驱动系统都需要取得重大突破,以增强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灵活性、操作精度和环境适应性。
“我们一直在默默攻坚新质生产力,用创新赋能产品竞争力。”丁毅董事长的这句话,道出了诺力战略的核心。500万求贤的底层逻辑,正是诺力将具身智能视为决定未来智能物流竞争格局的技术制高点。他们相信,谁能率先在具身智能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谁就能掌握重塑物流价值链的主导权。
当然,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丁毅董事长的倡议书,不仅是对诺力自身战略的宣示,更是向整个行业发出的协同创新、共建生态的号召。
倡议强调,面对具身智能这一复杂系统工程,单打独斗难以成功,行业需要集中优势力量,通过技术融合创新,突破核心壁垒,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诺力呼吁产学研紧密合作,重点攻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三大核心模块:多模态感知、智能认知与决策,以及灵巧执行,加速技术成熟度提升,推动具身智能从实验室PoC阶段,快速迈向大规模商业部署的应用场,解决可靠性、稳定性、易用性、成本控制等产业化关键问题。
为此,倡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产业生态。丁毅指出,智慧物流的构建绝非一家企业之力可成,需要物流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核心软件开发商,以及最终应用端的物流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共同打破传统的技术壁垒、数据壁垒和资源壁垒,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捆绑与合作,才有望打破孤岛,激活产业新动能。
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是撬动这一协同生态的关键支点。设备制造商需要联合顶尖科研机构,攻克高精密机械结构、高性能传感器、高可靠驱动系统等核心硬件难题;系统集成商则需要与软件开发商深度协同,研发能够高效调度、管理具身智能机器人集群的复杂算法与软件平台,解决多机器人协同、任务分配、路径冲突规避等调度难题;而物流企业则需要开放真实的作业场景,提供宝贵的数据反馈,帮助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算法。
同时,倡议还特别强调要搭建开放共享的智慧物流平台,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确保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与现有的WMS、WCS、电梯、自动门、传送带等其他物流设备和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最终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释放具身智能的潜能。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智能物流装备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利器。诺力的倡议提出了清晰的全球化双轨战略,希望加快全球市场开拓,从产品输出到标准引领,重塑中国智造价值。
一方面,诺力建议依托成熟的AGV技术体系,积极拥抱“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机遇,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等制造业快速崛起、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对自动化升级需求迫切的新兴市场。AGV凭借其相对成熟的技术和良好的性价比,可以作为中国物流装备企业打开这些区域市场的“敲门砖”和主力产品。
另一方面,诺力建议以前沿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尖刀,瞄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柔性化、高效率、高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的旺盛需求。由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凭借其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处理能力,非常适合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大型电商枢纽仓、冷链物流等对自动化要求极高、场景复杂的领域,帮助中国企业在这些高端市场实现价值突破,摆脱低端价格竞争,重塑“中国智造”在全球物流科技领域的形象和定位。
倡议还深刻指出,在全球环保政策日益趋严、中国“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倡议强调,在海外市场拓展中,必须注重强化本地化研发适配、构建全球化365官方网站 完美体育入口服务网络、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同时把握绿色低碳转型、科技赋能的可持续发展使命。
回望诺力的发展历程,它身上深深烙印着中国物流装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寻求“领跑”的奋斗足迹:它是国内最早布局AGV移动机器人的上市公司之一;在产业发展层面,它前瞻性地将研发方向锚定为代表未来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全球化布局中,它是最早拥有海外成熟生产基地的中国叉车企业;在全球绿色转型浪潮中,它已稳居全球锂电动力设备的领先地位。
如今,诺力已自豪地宣布,自己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全球化机器人企业”。这一身份的转变,标志着其综合实力的飞跃。
2025年,物流行业的无人化浪潮,正从“机器替代人力”的1.0阶段,加速进化到“智能体重构流程、重塑价值链”的2.0时代。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全球竞赛,其本质恰恰正是未来物流体系架构和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战。
在这场决定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智慧物流产业版图的竞速中,诺力掷出500万年薪的勇气背后,是中国物流装备产业集体向全球价值链顶端发起冲击的缩影,是从“技术应用者”和“设备供应商”向“技术引领者”和“生态构建者”艰难而坚定的跃迁。以诺力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能否抓住具身智能技术突破的关键窗口期,建立坚实的技术壁垒和生态优势,将深刻影响“中国方案”在全球智慧物流舞台上的地位与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