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分享到
53%。他的财富跃升,本质上是顺丰“长期主义”战略的集中兑现。从早期押注航空物流、坚持直营模式,到收购嘉里物流(现已更名KLN)加速全球化,顺丰始终锚定高端市场与综合物流转型。在资本与运营双轮驱动下,王卫用效率和品质,跑赢了价格战横行的快递江湖。
如今的顺丰,早已不只是“送快递”的公司,而是一个涵盖快运、冷链、即时配送、国际以及供应链等在内的综合性物流巨头。这种持续升级的服务能力和技术壁垒,不仅巩固了其行业护城河,也让王卫的财富逻辑,跳出了低毛利、高内卷的赛道困局,在新财富榜上稳居物流领域首位。
2024年,顺丰实现总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3.5%;总件量达到了133亿票,同比增长11.3%。
赖梅松与赖建法作为中通核心创始人,分别持有公司26.4%和7.9%的股份(根据中通快递2024年度财务报告)。中通以加盟模式起家,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标准化管理,再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实现了规模扩张。随着业务版图不断扩大,赖梅松和赖建法带领中通涉足快运、跨境、云仓等多个领域,并成功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资本市场为中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助力其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2024年,中通实现营收443亿元,同比增长15.3%;归母净利润达87.5亿元,小幅增长0.8%。全年包裹量达340亿件,同比增长12.6%,连续九年领跑行业。
从码头工人到航运大亨,杨绍鹏一手打造了海丰国际——一家专注集装箱海运及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在中国至东南亚、东北亚等航线中占据领先地位。
他没有与全球航运巨头硬碰硬,而是选择聚焦亚洲区域市场,用“小船快送”的差异化模式打出护城河。通过灵活调度、高频次服务和成本控制,海丰国际在行业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定盈利,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港股。
2024年,海丰国际实现营收为30.6亿美元,同比增加约25.9%;全年净利润约为10.3亿美元,同比增加92.9%。
创业初期,面对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压力,喻会蛟大胆采用加盟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网点。在此基础上,喻会蛟进一步推动网络标准化和服务质量提升,逐步解决了加盟制常见的管理难题。
2016年上市后,圆通开始实施“两手抓”的策略:一是深化数字化应用和运营改革,以降低成本;二是大力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包括建设货运机场和利用先达国际的资源,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024年,圆通实现营收690.33亿元,同比增长19.67%;归母净利润达40.12亿元,同比增长7.78%。全年快递业务量达265.73亿件,同比增长25.32%,市场份额15.18%,继续位居行业第二。
周胜馥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斯坦福学霸、职业德州扑克选手,最终在2013年all in互联网货运,创办货拉拉。他敏锐捕捉传统物流效率低下、供需错配的痛点,通过共享模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以“平台+算法”切入同城货运市场,迅速跑通商业模型。
凭借对数据驱动的极致打磨与本地化运营的深度理解,货拉拉不仅在中国站稳脚跟,更成功出海东南亚,成长为“互联网+物流”领域领先的货运平台。截至2025年4月,公司业务已覆盖全球14个市场,涵盖同城及跨城货运、企业物流、搬家、零担、跑腿、冷运、汽车租售及车后服务等多元场景,月活司机达120万,月活用户超1400万。
在聂腾云执掌韵达26年间,他用一套高度标准化的加盟体系,在电商红利期快速扩张,让韵达稳居“通达系”第一梯队。
2024年,韵达的业务量增长势头强劲,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守住了“榜三”。全年实现营收为485.43亿元,同比增长7.92%;归母净利润为19.14亿元,同比增长17.77%;业务量达到238亿件,同比增长26.14%,市场份额提升了0.5个百分点至13.58%。这些成就得益于其在数字化转型和运营变革上的持续投入。
这两年,韵达在网络建设、网格仓建设、集包仓建设和运输管理等多个方面加大了投入,提高了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进一步优化了服务质量,从而有力推动了业务量的增长和盈利水平的提升。
张晖作为满帮集团创始人兼CEO,他带领这家企业从一个撮合货车与货源的信息平台,成长为涵盖车货信息匹配、同城、冷运等的智能物流生态体。
他的核心逻辑很清晰:用数据和技术解决传统物流“靠关系、靠经验”的低效顽疾。通过算法精准匹配车货,满帮大幅降低了空驶率,重塑了公路运输效率。
2024年,满帮集团营收达112.4亿元,较上年增加33.2%;GAAP准则下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增长40.2%。
2025年,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下,张晖进一步加码AI大模型、自动驾驶重卡等前沿技术,试图打造一个更高效、更绿色的智慧物流网络。
30多年前,徐冠巨从一瓶液体皂起步,把一个家庭作坊式企业,打造成横跨化工、物流、农业的多元化实业集团——传化集团。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为266.99亿元,同比下降20.49%;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大下降74.34%。
传化智联作为其核心物流板块,打造了一个集信息交易、仓储配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近年来,徐冠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传化加大了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构建了更加智能化、高效的物流体系。
2003年,卢宗俊带领36人团队从央企“出走”,创立中谷物流,在国企主导的航运市场中杀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他选择以集装箱切入内贸物流,破解大宗商品运输中的高损耗、低效率难题,用标准化重塑传统模式。通过专注多式联运与水水中转,中谷物流成为连接中国南北、东西贸易的重要物流动脉。
在数字化浪潮下,卢宗俊推动中谷全面升级信息系统,实现集装箱全流程可视化管理,打造集调度、监控、交易于一体的智慧物流平台,大幅提高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如今,中谷物流已位居国内内贸集装箱物流前三,自有船舶和集装箱规模持续扩张,并加速向平台化、国际化转型。2024年,公司营收为112.58亿元,同比下降9.49%;归母净利润为18.35亿元,同比增长6.88%。
何金辉,作为中力股份创始人,用十余年时间将一家传统叉车企业,转型为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世界级工业搬运设备供应商。
他率先推动“油改电”,打造绿色产品矩阵,构建起覆盖仓储、运输、调度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同时布局全球,在美、韩、东南亚设立据点,海外营收占比超五成,成为中国智造出海的标杆之一。2024年,公司营收为65.52亿元,同比增长10.66%;归母净利润为8.4亿元,同比增长4.23%。
在他看来,搬运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智能制造的关键一环。未来三年,无人化、自动化将成为行业主旋律,而中力已提前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