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共创完美新生态

物流仓储装备市场2完美体育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完美体育官方网站
i1pcban.jpg i1pcban.jpg

最新资讯

物流仓储装备市场2完美体育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2025-04-18 

分享到

  对于中国物流仓储装备行业来说,2024年并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期望,即行业进入转折和复苏,相反的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造成大量企业亏损,尤其是物流系统集成商承受巨大压力。本文从市场需求、技术突破、行业增长、企业发展等方面对2024年行业状况与2025年市场趋势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说,物流仓储装备市场经过疫情洗礼,需求仍然保持着一定增长,但2024年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普遍预期,并未迎来一个转折和复苏之年,反而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市场内卷导致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

  在宏观经济方面,尽管我国2024年全年GDP增长达到5%,但整体上经济并未出现复苏,反而是消费疲软,企业投资欲望低下。这与国际大环境有关,俄乌冲突、巴以战争以及中东乱局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大拖累,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强烈冲击,正常发展节奏被严重打乱。

  同时,这也与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有关。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和土地出让,畸形的房地产价格,使正常的经济结构被严重扭曲,经济流动性几乎陷入枯竭,这对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国人均收入不及美国的20%,但房价却与美国几乎相当,有的地方甚至超过美国,这是违背基本经济规律,也是极不正常的。2024年全国性的房价下跌,其实就是市场正常的调节行为。

  在市场反映方面,我们看到,中小企业投资欲望达到冰点,大量企业亏损倒闭,银行利率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元依旧维持较高利率)。各行各业发展都受到一定影响,如日常所见的餐饮、娱乐等行业均是如此。这反映的是总体消费能力下降,尽管国家出台各种刺激政策,但消费未能强劲复苏。

  客观来说,三年疫情期间(2020~2022年),物流行业是逆势增长的少数几个行业之一,甚至出现少有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子商务成为疫情时期商品销售的主要渠道,物流成为社会维持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和刚性需求,尤其是智能物流系统、无人配送等技术大受欢迎。但随着疫情结束,物流行业渐归平静,竞争却愈演愈烈。从一定意义上说,物流仓储装备行业进入了调整期。

  长期以来,中国的物流仓储装备市场需求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因此各种物流装备市场评估存在很大差异,统计口径也存有差异。

  在评价物流仓储装备市场基本走势方面,叉车、托盘、货架的相关数据比较具有代表性,本文就以三者的市场发展情况作为对行业评估的基础。

  (1)叉车:根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提供的数据,2024年叉车订单总体增长达到9.5%左右,从117.37万辆增长到125.55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仓储车增幅约22%,从62.58万辆增加到76.03万辆,这是非常不错的数据;内燃车下降10%;托盘搬运车大幅度增长,反映出中小企业的需求旺盛,对环保的重视也已深入人心。

  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

  (2)货架:根据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技术应用与工程服务分会提供的信息,2024年市场总体增长超过10%,头部企业增长虽然乏力,但中小企业增长迅速。随着类Kiva、AMR、CTU等物流机器人的大规模使用,与之配套的货架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新型货架对设计、生产和安装都提出更高要求,而传统立体库货架(包括AS/RS库、Miniload库、托盘穿梭车库、箱式穿梭车库等)的发展,更多受到安装能力而非生产能力的制约。

  (3)托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提供的信息,2024年的托盘及物流包装物需求增长超过10%,其中头部企业的增长比较明显,塑料托盘与周转箱的比重在继续增加。

  据此,有理由对2024年物流仓储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做出评估:即年度增长超过10%,约在10%~15%之间。另一方面,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利润呈现出断崖式下降,造成大量企业亏损,尤其是物流系统集成商承受巨大压力。

  在自动化物流市场(不含叉车和托盘)方面,综合多方的评估和分析,增速约为12%~15%,市场规模约在1150亿~1200亿元之间。其中,物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增速明显,包括类Kiva、AMR、CTU以及四向穿梭车等。这一评估与叉车、货架和托盘的增速比较吻合。

  从2024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的展出情况来看,我国物流技术已取得突破发展,这是令人惊喜的。

  在过去一年,中国物流技术呈现多方面飞跃式发展。首先,在产品多样化方面,主要的物流仓储装备都取得新突破,如AI技术的应用、产品轻量化设计、自动化控制,以及超高和超重堆垛机、重载AGV、无人叉车、高速分拣系统、A字架自动分拣机、托盘式和料箱式四向穿梭车等。我国企业的众多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部分产品的性价比甚至远超国外先进水平。

  其次,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如CTU、PopPick、分拣机器人、飞箱系统等典型产品。在众多创新产品中,立镖公司的飞箱系统独具一格,成为行业耀眼的明星。这一技术有望在全行业迅速推广。

  创新永远是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我国由于历史原因,产品创新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不能创新。只要每个物流人都具有创新精神,把求新求变应用到每一个物流环节和领域,并持之以恒,就可以创造更多可能。事实上,我国物流机器人的创新及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从企业销售收入看,2024年我国物流仓储装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呈继续上升态势,头部企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销售额方面,诺力已超过70亿元(含叉车部分),海康机器人超过50亿元(主要是以物流机器人为主),新松机器人超过40亿元(机器人+物流装备+

  半导体AMHS),今天国际、北自科技、中集天达物流和昆船智能等都超过20亿元(本文撰写时2024年财报还未披露,以上数据均是估算)。这些企业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2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仓储装备企业规模正在向世界一流企业靠拢。如果按照每年10%的增长速度,考虑到企业并购,我国在未来3~5年将有企业的规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进入全球前10是完全可能的。

  就单一产品看,杭叉和合力两家企业在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世界工业车辆的前10名,但叉车并未列入自动化物流装备范畴。此外,精星、音飞等货架企业也排在全球货架行业前10,德马的滚筒产量早已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现有物流仓储装备企业超过3000家(含元器件等配套企业),显得过于分散,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这也是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内卷”的重要原因。纵观世界上各个行业的发展历史,一个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乱战”后,必然走向集中,物流仓储装备行业的整合也将是一种必然。

  电商行业是推动我国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引擎,对物流技术整体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自2023年以来,电商业务从超高速增长开始急剧下降,电商物流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尽管如此,电商物流需求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电商业务降温,2023~2024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仓储租金下降明显。据统计,我国仓库租金在2024年平均下降幅度超过20%,有的甚至超过70%。其中原因,主要是供给过剩和需求下降两方面同时“挤兑”。此外,也受到房地产不景气的影响。这需要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

  完美体育365官网 完美平台

  市场严酷的内卷,导致项目利润率急剧下降,大量企业出现运营困难。2024年是物流仓储装备企业极其困难的一年,尤其是那些资本扶持起来的企业和盲目低价抢项目的企业,如出现大量倒闭现象的物流机器人企业。这也充分说明,资本不是万能的,在某种情况下,单靠资本甚至是有害的。

  纵观过去10年,资本大量涌入带来人才的大量涌入,使物流仓储装备行业呈现一种千载难逢的盛景,物流市场、技术、人才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然而,物流仓储装备市场本身规模的限制,是资本所没有料到的。物流市场和物流装备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量级的市场,前者总量占GDP的约14.5%,2024年总量接近20万亿元;而后者(主要指自动化仓储和配送设备,不含叉车和货运车辆等)还处于千亿级的水平,不到前者的1%。此外,物流装备市场也与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完全不同,依靠短期的资金投入,很难带来丰厚的回报。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物流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阶段,许多头部的物流企业、电商企业,非常热衷于进入物流装备行业,经过多年实践和惨烈的“价格战”,他们终于认识到两者的巨大差异,逐渐失去耐心,已经有多个企业选择退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对于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价格战”不可避免。但对企业来说,无法盈利就意味着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其道理是非常浅显的。

  2024年是中国物流仓储装备企业出海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在东南亚、北美、中东、东欧等地区,到处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部分企业已经将重点放在发展海外市场,以规避国内市场的“内卷”。

  从目前来看,海外市场要比中国本土市场大很多,且竞争态势也与国内有较大不同,基本由欧美企业所垄断。中国产品在价格、供货周期、服务上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相信未来的前景将非常乐观。不过,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标准化程度等是其短板,这将会对出海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要全面走向世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必定会有很多弯路,很多困难,很多波折,还会有很多学费要交,希望中国企业有所准备。

  很多人认为,2025是全球经济复苏转折之年。其理由是:人们已经对俄乌战争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特朗普重新上台,美国的政策会发生很大变化,俄乌可能会进入谈判阶段;中美间的问题可能会产生缓和;欧洲、日本经济会重新复苏等等。对中国来说,十分清楚自己对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将会使自身被动。但未来的世界,已经不可能让一个国家封闭起来独立过日子,更广泛的交流和开放势在必行,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外部的任何风吹草动,必然会对中国产生涟漪,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节奏。

  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是: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经济发展的困境,如何重拾信心并找到突破口。对物流装备企业而言,持续的“内卷”何时结束?产能过剩问题如何解决?这是行业复苏前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一个没有利润的行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总体来说,物流的需求是刚性的,市场发展仍然会维持较高速度。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评估物流装备的市场需求:

  其一是市场的自然增长。按照与国民经济同比例的增长,考虑到价格因素,从长远看,每年保持5%以上(大致在5%~7%之间)增长是必然的。

  其二是存量市场的更新。物流系统的生命周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和系统本身的设计寿命,二是由于企业不断增长,对效率的需求和已有技术本身制约的矛盾如何解决。前者要考虑不同产品的设计寿命,如货架等钢结构寿命会超过30年,但传动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多都低于20年,而电气元器件、计算机等可能只有短短的5~6年。综合来看,1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是比较客观的。后者则复杂很多,包括土地使用周期的限制,土地本身的升值导致搬迁的必要性,技术本身的落后对效率的影响,企业规模扩大需要进行改建和扩建等等,都使得物流系统在远没有达到其设计寿命时要提前拆除。根据国内外已经发生的案例情况看,物流系统平均的使用周期仅为12年左右。由此看来,这一项需求每年约有8%增量。

  综合考量,市场的自然增长与存量市场的更新,两者合计为13%~15%。从长期看,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将保持13%以上的增量。这也可以解释过去20年,物流装备市场需求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物流技术发展已来到一个新的关口,影响这个关口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I和高质量制造。从现有AI技术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能力看,AI将深刻影响物流技术发展,无论是新产品研发,还是物流系统设计、数字孪生、自动控制,以及信息系统,AI将无处不在。而高质量制造不仅会对物流装备本身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会促进产品升级,从而加快市场迭代。这都是有利的一面。也许,未来物流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柔性化、标准化都只是一个结果,背后的支撑或许都是AI技术。当然,过去我们提到的“软件定义物流技术”,也将涵盖在AI的范畴之内。而高质量发展,将引领整个中国制造达到一个新高度,物流装备的质量也是如此。

  展望2025年,或许会是物流装备行业取得新突破的一年。毕竟过去两年的总体低迷,已经汇聚足够的势能,等待市场的回应。但不可避免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会很快结束。

  在未来一年中,将会有更多企业面临挑战,或者被兼并,或者会破产,保守估计有20%的企业将会消亡。当然,也会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必将走整合发展的道路,通过整合做大做强,是世界上所有大型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出海”亦是2025年的主题之一。海外的广大市场,需要中国企业去开拓发展,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然结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